被一包中藥揭開的曠世之謎!
2021-04-15

中醫藥文化

中醫文化千年盛,

各顯神通醫雜癥。

時至近代有大成,

救死扶傷多賢能。


在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里,設有甲骨文最早發現者王懿榮先生的銅塑雕像,在放置銅像的長桌上還有兩包中藥,一包是打開的,另一包仍呈包裝形狀。這其中就有一段從中藥“龍骨”中發現甲骨文的故事。

龍骨,甲骨文

王懿榮光緒六年(1880年)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后升伺讀(帝師)、入值南書房,三做國子監祭酒,“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為實學”,有“太學師”之稱。1899年,55歲的王懿榮因體弱多病,常與藥為伴。當年夏天,王懿榮在查看家人為他新抓來的兩服中藥時,發現在一片龍骨上似有字符,另外幾片龍骨上也有相似的字符。王懿榮“篤好舊槧本書、古彝器、碑版圖畫之屬”,長于金石研究,卻并不認識這些字符,但他還是作出了此系古時文字的初步判斷。

為證實自己的判斷,他拖著病體來到藥店詢問龍骨的出處,最后確認源自河南彰德府安陽縣小商屯村一帶。與此同時,來自山東的收藏家范壽軒(范維清)剛好拿著幾片龍骨請其鑒定,范壽軒提供的龍骨體塊更大更完整,字跡更清晰。根據這幾片龍骨,王懿榮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就這樣,“一包中草藥打開了一個失傳久矣的曠世之謎,證實了中國早期商王朝的存在?!币驗榧坠俏氖菑囊话兴幹邪l現的,所以中國文字博物館就在王懿榮銅塑雕像旁置放兩包中藥,以示其出處,形象又貼切。

龍骨,甲骨文

后來,王懿榮委托范壽軒來到小商屯村,前后三次從當地收集了1000多片帶有字符的龍骨。王懿榮研究后認為,所謂龍骨其實是龜甲骨或大型動物之骨,上面的字符是商代占卜所用的記事文字,因為文字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王懿榮將其稱為甲骨文。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王懿榮深感“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遂投井殉國。王懿榮去世后,其收集的1000多塊甲骨被劉鶚所得。3年后,劉鶚將整理出的1058片甲骨編輯成《鐵云藏龜》一書并刻印出版。該書為世界上最早著錄研究甲骨文的書籍。

鐵云藏龜

龍骨到底有沒有藥用價值呢?事實上,確有一味名為龍骨的中藥,但此“龍骨”非彼“龍骨”,此龍骨其實是古生物化石,因這種化石難得,有人便以龜甲骨充之,而這種就是帶有商代文字的龜甲“龍骨”,骨片磨成粉末狀就成為“刀尖藥”,涂抹在外傷口上也有一定止血消腫功效。由此看來,“龍骨”即后來的龜甲骨,當初被藥鋪或作坊作為藥材使用并非沒有道理,但其使用區域僅限于其出土之地安陽一帶。后來,藥販見有利可圖,便將其販到京津冀一帶謀利,為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創造了機會。

經研究,甲骨文上主要記載的是卜筮、戰爭、祭祀與巫醫等相關內容,確與中醫藥有一定關聯。一包中草藥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一片甲骨揭開了中國最古老的文字,足以證明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被一包中藥揭開的曠世之謎!

中醫藥文化

中醫文化千年盛,

各顯神通醫雜癥。

時至近代有大成,

救死扶傷多賢能。


在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里,設有甲骨文最早發現者王懿榮先生的銅塑雕像,在放置銅像的長桌上還有兩包中藥,一包是打開的,另一包仍呈包裝形狀。這其中就有一段從中藥“龍骨”中發現甲骨文的故事。

龍骨,甲骨文

王懿榮光緒六年(1880年)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后升伺讀(帝師)、入值南書房,三做國子監祭酒,“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為實學”,有“太學師”之稱。1899年,55歲的王懿榮因體弱多病,常與藥為伴。當年夏天,王懿榮在查看家人為他新抓來的兩服中藥時,發現在一片龍骨上似有字符,另外幾片龍骨上也有相似的字符。王懿榮“篤好舊槧本書、古彝器、碑版圖畫之屬”,長于金石研究,卻并不認識這些字符,但他還是作出了此系古時文字的初步判斷。

為證實自己的判斷,他拖著病體來到藥店詢問龍骨的出處,最后確認源自河南彰德府安陽縣小商屯村一帶。與此同時,來自山東的收藏家范壽軒(范維清)剛好拿著幾片龍骨請其鑒定,范壽軒提供的龍骨體塊更大更完整,字跡更清晰。根據這幾片龍骨,王懿榮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就這樣,“一包中草藥打開了一個失傳久矣的曠世之謎,證實了中國早期商王朝的存在?!币驗榧坠俏氖菑囊话兴幹邪l現的,所以中國文字博物館就在王懿榮銅塑雕像旁置放兩包中藥,以示其出處,形象又貼切。

龍骨,甲骨文

后來,王懿榮委托范壽軒來到小商屯村,前后三次從當地收集了1000多片帶有字符的龍骨。王懿榮研究后認為,所謂龍骨其實是龜甲骨或大型動物之骨,上面的字符是商代占卜所用的記事文字,因為文字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王懿榮將其稱為甲骨文。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王懿榮深感“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遂投井殉國。王懿榮去世后,其收集的1000多塊甲骨被劉鶚所得。3年后,劉鶚將整理出的1058片甲骨編輯成《鐵云藏龜》一書并刻印出版。該書為世界上最早著錄研究甲骨文的書籍。

鐵云藏龜

龍骨到底有沒有藥用價值呢?事實上,確有一味名為龍骨的中藥,但此“龍骨”非彼“龍骨”,此龍骨其實是古生物化石,因這種化石難得,有人便以龜甲骨充之,而這種就是帶有商代文字的龜甲“龍骨”,骨片磨成粉末狀就成為“刀尖藥”,涂抹在外傷口上也有一定止血消腫功效。由此看來,“龍骨”即后來的龜甲骨,當初被藥鋪或作坊作為藥材使用并非沒有道理,但其使用區域僅限于其出土之地安陽一帶。后來,藥販見有利可圖,便將其販到京津冀一帶謀利,為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創造了機會。

經研究,甲骨文上主要記載的是卜筮、戰爭、祭祀與巫醫等相關內容,確與中醫藥有一定關聯。一包中草藥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一片甲骨揭開了中國最古老的文字,足以證明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