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件大事見證祖國72年巨變!
2021-10-06

歷史大講壇

錦繡神州萬里長,

嫣紅姹紫百花香。

繼往開來中國夢,

萬象更新國運昌。

歷史上的今天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1940年10月6日,新四軍獲黃橋決戰勝利。

1985年10月6日,全國第一屆青少年運動會在鄭州開幕。

1986年10月6日,我國北極村漠河首次通航直升機。

1995年10月6日,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


建國72年,滄海桑田。從1949到2021,我們共同見證了它的巨變。祖國變化令你我驚嘆,祖國發展令萬眾感動!今天讓我們回望歷史,憶往昔,話巨變。


50年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并親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開國大典

60年代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羅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那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信號。這標志著我國的國防向前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的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由飛機空投的威力達33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氫彈試驗成功,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獲得完全的成功。

中國第一顆氫彈

70年代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制定了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改革毫不動搖的促進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使中國經濟社會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2月28日,中美兩國發表了指導兩國關系的《中美聯合公報》,中美交往的大門終于被打開。尼克松此次訪華是20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80年代

建立經濟特區實施對外開放——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對外開放的政策。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準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場,經濟特區的建立在改革開放的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經濟特區

90年代

香港回歸祖國——1997年7月1日零點,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隨著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的升起,香港歷史從此揭開了嶄新的篇章。

香港回歸

澳門回歸祖國——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隨著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的升起,澳門歷史從此揭開了嶄新的篇章。

澳門回歸

00年代

抗震救災,眾志成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自然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人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援下,廣大災區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災,不但戰勝了自然災害,而且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抗震救災精神。

汶川地震

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到24日及9月6日至17日,中國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和殘奧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實質和普遍價值觀--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參與和夢想,表達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類美好未來共同愿望。

北京奧運會

10年代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建成——交付使用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首型艦載多用途戰斗機殲-15,順利完成起降飛行訓練。航母平臺和飛機的技術性能得到了充分驗證,艦機適配性能良好,達到了設計指標要求。

遼寧艦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正式貫通。這也意味著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通車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縮短到45分鐘左右,粵港澳形成“一小時交通圈”。

港珠澳大橋

中國華為5G技術世界領先——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華為以“構建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通過展覽展示,討論活動、峰會發言等形式,與全球運營商客戶和合作伙伴共同探討行業發展的熱點話題,助力運營商快速規模部署5G網絡。中國在互聯網方面的進步極大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華為5G

20年代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時至今日,全國所有縣域疫情風險等級均為低風險,復工復產復學復市全面啟動,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生產生活逐步走向正常。疫情防控的偉大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日益增長的強大綜合國力,展現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

16件大事見證祖國72年巨變!

歷史大講壇

錦繡神州萬里長,

嫣紅姹紫百花香。

繼往開來中國夢,

萬象更新國運昌。

歷史上的今天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1940年10月6日,新四軍獲黃橋決戰勝利。

1985年10月6日,全國第一屆青少年運動會在鄭州開幕。

1986年10月6日,我國北極村漠河首次通航直升機。

1995年10月6日,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


建國72年,滄海桑田。從1949到2021,我們共同見證了它的巨變。祖國變化令你我驚嘆,祖國發展令萬眾感動!今天讓我們回望歷史,憶往昔,話巨變。


50年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并親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開國大典

60年代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羅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那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信號。這標志著我國的國防向前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的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由飛機空投的威力達33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氫彈試驗成功,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獲得完全的成功。

中國第一顆氫彈

70年代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制定了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改革毫不動搖的促進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使中國經濟社會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2月28日,中美兩國發表了指導兩國關系的《中美聯合公報》,中美交往的大門終于被打開。尼克松此次訪華是20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80年代

建立經濟特區實施對外開放——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對外開放的政策。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準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場,經濟特區的建立在改革開放的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經濟特區

90年代

香港回歸祖國——1997年7月1日零點,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隨著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的升起,香港歷史從此揭開了嶄新的篇章。

香港回歸

澳門回歸祖國——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隨著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的升起,澳門歷史從此揭開了嶄新的篇章。

澳門回歸

00年代

抗震救災,眾志成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自然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人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援下,廣大災區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災,不但戰勝了自然災害,而且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抗震救災精神。

汶川地震

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到24日及9月6日至17日,中國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和殘奧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實質和普遍價值觀--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參與和夢想,表達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類美好未來共同愿望。

北京奧運會

10年代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建成——交付使用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首型艦載多用途戰斗機殲-15,順利完成起降飛行訓練。航母平臺和飛機的技術性能得到了充分驗證,艦機適配性能良好,達到了設計指標要求。

遼寧艦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正式貫通。這也意味著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通車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縮短到45分鐘左右,粵港澳形成“一小時交通圈”。

港珠澳大橋

中國華為5G技術世界領先——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華為以“構建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通過展覽展示,討論活動、峰會發言等形式,與全球運營商客戶和合作伙伴共同探討行業發展的熱點話題,助力運營商快速規模部署5G網絡。中國在互聯網方面的進步極大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華為5G

20年代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時至今日,全國所有縣域疫情風險等級均為低風險,復工復產復學復市全面啟動,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生產生活逐步走向正常。疫情防控的偉大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日益增長的強大綜合國力,展現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