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醫藥文化(一)
2015-07-07

〖中醫藥文化〗

莫道中醫太虛空,圣手名著皆有成。

整體辨證兩相應,丸散膏丹素相能。

上工尤倡治未病,沐澤民眾佑蒼生。

岐黃弟子競風流,中華勁吹杏林風。

1.png

明代中醫藥文化(一)

    明代經濟高度發展,商品經濟推動著對外交流、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醫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同時官方尊崇儒學,倡導孝悌,醫學被視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安粸榱枷?,便為良醫”,在這樣的環境中,科舉失意的知識分子紛紛涌入醫學領域,改善了醫生的文化素質和知識結構,使醫生的社會地位相應提高,在此期間出現了非常多的著作,對于中醫藥的發展貢獻很大。

2.png

〖名著、名醫、典故〗

《普濟方》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原著共一百六十八卷。明·周定王朱橚主持、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編,廣泛收集明以前的醫籍和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初刻本已散佚,原書今僅存殘本,清初編《四庫全書》時將本書改編四百二十六卷,載方61739方。本書編次條理清晰,內容十分豐富。自古經方,本書最為完備。資料除取之歷代方書外,還兼收史傳、雜說、道藏、佛典中的有關內容。

3.png

〖方劑發展史〗

    第一次出現方劑的醫著是戰國時期的《內經》,雖僅載方13首,但對中醫治療原則、方劑的組成結構,藥物的配伍規律以及服藥宜忌等方面都有較詳細的論述,奠定了方劑學的理論基礎?!段迨》健肥乾F存最早的一部方書,載方283首,記述了湯、丸、散等劑型。

4.png

    漢代《傷寒論》中的方劑113首;晉代《肘后備急方》載方101首;《備急千金要方》已載方達5300首;宋代《太平圣惠方》載方16834首;明代《普濟方》載方61739余首。

5.png

《明醫雜著》

    明·王綸撰。全書共六卷,全書以論述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婦人、小兒疾病,包括發熱、勞瘵、泄瀉、痢疾、咳嗽、痰飲等疾病的辨證施治,分析了李東垣、朱丹溪的治法。目前流通本為《薛氏醫案》本,由薛己另加注按,或附醫案,內容頗有發揮。

6.png

    王綸,字汝言,號節齋,慈溪人。于弘治間事任禮部郎中,后又于正德間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政績頗著。曾著《本草集要》八卷、《名醫雜著》六卷等,刊行于世,其中《明醫雜著》為世人所重視,另有《醫論問答》、《節齋醫論》等。

7.png

〖為父研醫〗

    王綸青年時,因其父病,求醫罔效,遂研學醫道,俟后雖入仕途,但仍奮讀醫籍,且常于閑暇時為親友治病療疾?!洞认h志》有“朝聽民訟,暮療民疾,歷著奇驗”的記載,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王綸留下了他自己的著作。

8.png

《醫學正傳》

    明·虞摶撰于1515年,綜合性醫書,八卷。系據《素問》、《難經》要旨,參以諸家學說,博收廣集,旁通己意而成。本書闡述了醫學源流、授受、亢害承制、丹溪醫說、四診合參等內容,頗有見地。按內、外、婦、兒科分述近百種病證,收一千余方。諸病總論皆采《內經》要旨,脈法取王叔和,傷寒宗張仲景,內傷宗李東垣,小兒尊錢乙。余病均以丹溪為主,摘選劉河間、張于祁、李東垣等諸家醫方、家傳及個人歷驗效方附于后。本書是一部綜合性臨床參考書,對后世有一定影響。

9.png

    虞摶(1438-1517),字天民,自號華溪恒德老人。今義烏市廿三里鎮華溪村人,明代中期著名醫學家?!督鹑A府志》中載:“義烏以醫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后,唯摶為最?!?/span>

10.png

〖醫學世家〗

    虞摶的曾祖父虞誠齋受業于元代名醫朱丹溪門下,得師尊親誨良多,醫術甚精。其父虞南軒年輕時就潛心攻讀醫書,醫術精湛,并以“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為座右銘,醫德甚高。其兄虞懷德也同樣精于岐黃之術。故虞摶之家,可稱“醫學世家”。

11.png

〖生病自醫〗

    虞天民幼年時,患腐骨病,懷德親自檢方,盡心護理,雖濃血臭污而不顧,歷三月,天民病痊愈。虞摶不但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病者求醫,多不收酬。他的書房,掛上自書的“恒德齋”三字的橫匾,并曾作自警“百字吟”張貼室中。

12.png

《針灸聚英》

    又名《針灸聚英發揮》明·高武撰,刊于嘉靖八年。該書匯集各家針灸之說,對后世針灸學影響很大,首次全面總結及系統的整理了針灸腧穴文獻,對于腧穴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書中收錄的玉龍賦。肘后歌、百癥賦、補瀉雪心歌等當今仍膾炙人口的針灸歌訣,就是最早見載于此書。此外,書中還有頗多作者的獨到見解。對當今針灸的發展仍有較大的臨床指導意義。本次整理采取最精良的版本,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13.png

    高武,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活于十六世紀。號梅孤,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喜讀書,天文、律呂、兵法、騎射無不嫻習。嘉靖間,中武舉,以策干當路,因不合棄歸。晚年研究醫學,尤長針灸。著《針灸聚英》4卷,《針灸節要》3(1537),《痘科正宗》4卷,還有《射學指南》、《律呂辨》、《發揮直指》等。

14.png

〖當代中醫藥專家〗

    王智民,男,196411月出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畢業,藥物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導師是科學院院士梁曉天研究員。歷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藥質量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藥制藥過程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主要從事中藥化學和中藥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究。截止到2013年,在中藥所期間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973、863、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等國家級課題48項,獲科技成果獎10余項。先后在Nat. Prod. Rep.、J. of Chromatography A、HelveticaChimica Acta、藥學學報等國際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30余篇,出版專著15部,其中主編2部,副主編2部,英文專著1部。

15.png

    中醫藥文化是優秀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醫藥事業奮斗發展中孕育出來的寶貴財富。

    祝好朋友平安客里家家節,孝友人間處處春!


明代中醫藥文化(一)

〖中醫藥文化〗

莫道中醫太虛空,圣手名著皆有成。

整體辨證兩相應,丸散膏丹素相能。

上工尤倡治未病,沐澤民眾佑蒼生。

岐黃弟子競風流,中華勁吹杏林風。

1.png

明代中醫藥文化(一)

    明代經濟高度發展,商品經濟推動著對外交流、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醫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同時官方尊崇儒學,倡導孝悌,醫學被視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安粸榱枷?,便為良醫”,在這樣的環境中,科舉失意的知識分子紛紛涌入醫學領域,改善了醫生的文化素質和知識結構,使醫生的社會地位相應提高,在此期間出現了非常多的著作,對于中醫藥的發展貢獻很大。

2.png

〖名著、名醫、典故〗

《普濟方》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原著共一百六十八卷。明·周定王朱橚主持、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編,廣泛收集明以前的醫籍和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初刻本已散佚,原書今僅存殘本,清初編《四庫全書》時將本書改編四百二十六卷,載方61739方。本書編次條理清晰,內容十分豐富。自古經方,本書最為完備。資料除取之歷代方書外,還兼收史傳、雜說、道藏、佛典中的有關內容。

3.png

〖方劑發展史〗

    第一次出現方劑的醫著是戰國時期的《內經》,雖僅載方13首,但對中醫治療原則、方劑的組成結構,藥物的配伍規律以及服藥宜忌等方面都有較詳細的論述,奠定了方劑學的理論基礎?!段迨》健肥乾F存最早的一部方書,載方283首,記述了湯、丸、散等劑型。

4.png

    漢代《傷寒論》中的方劑113首;晉代《肘后備急方》載方101首;《備急千金要方》已載方達5300首;宋代《太平圣惠方》載方16834首;明代《普濟方》載方61739余首。

5.png

《明醫雜著》

    明·王綸撰。全書共六卷,全書以論述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婦人、小兒疾病,包括發熱、勞瘵、泄瀉、痢疾、咳嗽、痰飲等疾病的辨證施治,分析了李東垣、朱丹溪的治法。目前流通本為《薛氏醫案》本,由薛己另加注按,或附醫案,內容頗有發揮。

6.png

    王綸,字汝言,號節齋,慈溪人。于弘治間事任禮部郎中,后又于正德間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政績頗著。曾著《本草集要》八卷、《名醫雜著》六卷等,刊行于世,其中《明醫雜著》為世人所重視,另有《醫論問答》、《節齋醫論》等。

7.png

〖為父研醫〗

    王綸青年時,因其父病,求醫罔效,遂研學醫道,俟后雖入仕途,但仍奮讀醫籍,且常于閑暇時為親友治病療疾?!洞认h志》有“朝聽民訟,暮療民疾,歷著奇驗”的記載,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王綸留下了他自己的著作。

8.png

《醫學正傳》

    明·虞摶撰于1515年,綜合性醫書,八卷。系據《素問》、《難經》要旨,參以諸家學說,博收廣集,旁通己意而成。本書闡述了醫學源流、授受、亢害承制、丹溪醫說、四診合參等內容,頗有見地。按內、外、婦、兒科分述近百種病證,收一千余方。諸病總論皆采《內經》要旨,脈法取王叔和,傷寒宗張仲景,內傷宗李東垣,小兒尊錢乙。余病均以丹溪為主,摘選劉河間、張于祁、李東垣等諸家醫方、家傳及個人歷驗效方附于后。本書是一部綜合性臨床參考書,對后世有一定影響。

9.png

    虞摶(1438-1517),字天民,自號華溪恒德老人。今義烏市廿三里鎮華溪村人,明代中期著名醫學家?!督鹑A府志》中載:“義烏以醫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后,唯摶為最?!?/span>

10.png

〖醫學世家〗

    虞摶的曾祖父虞誠齋受業于元代名醫朱丹溪門下,得師尊親誨良多,醫術甚精。其父虞南軒年輕時就潛心攻讀醫書,醫術精湛,并以“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為座右銘,醫德甚高。其兄虞懷德也同樣精于岐黃之術。故虞摶之家,可稱“醫學世家”。

11.png

〖生病自醫〗

    虞天民幼年時,患腐骨病,懷德親自檢方,盡心護理,雖濃血臭污而不顧,歷三月,天民病痊愈。虞摶不但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病者求醫,多不收酬。他的書房,掛上自書的“恒德齋”三字的橫匾,并曾作自警“百字吟”張貼室中。

12.png

《針灸聚英》

    又名《針灸聚英發揮》明·高武撰,刊于嘉靖八年。該書匯集各家針灸之說,對后世針灸學影響很大,首次全面總結及系統的整理了針灸腧穴文獻,對于腧穴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書中收錄的玉龍賦。肘后歌、百癥賦、補瀉雪心歌等當今仍膾炙人口的針灸歌訣,就是最早見載于此書。此外,書中還有頗多作者的獨到見解。對當今針灸的發展仍有較大的臨床指導意義。本次整理采取最精良的版本,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13.png

    高武,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活于十六世紀。號梅孤,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喜讀書,天文、律呂、兵法、騎射無不嫻習。嘉靖間,中武舉,以策干當路,因不合棄歸。晚年研究醫學,尤長針灸。著《針灸聚英》4卷,《針灸節要》3(1537),《痘科正宗》4卷,還有《射學指南》、《律呂辨》、《發揮直指》等。

14.png

〖當代中醫藥專家〗

    王智民,男,196411月出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畢業,藥物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導師是科學院院士梁曉天研究員。歷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藥質量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藥制藥過程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主要從事中藥化學和中藥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究。截止到2013年,在中藥所期間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973、863、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等國家級課題48項,獲科技成果獎10余項。先后在Nat. Prod. Rep.、J. of Chromatography A、HelveticaChimica Acta、藥學學報等國際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30余篇,出版專著15部,其中主編2部,副主編2部,英文專著1部。

15.png

    中醫藥文化是優秀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醫藥事業奮斗發展中孕育出來的寶貴財富。

    祝好朋友平安客里家家節,孝友人間處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