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
2016-03-30

【歷史大講壇】

元璋順勢大一統,收拾殘局筑功名;

建都南京立新朝,年號洪武國號明;

江山坐穩殺功臣,一語不慎服重刑;

連年大興文字獄,四案株滅萬人眠。


〖明朝〗

    13681644年,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明初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晚期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國力衰退。

1.png

〖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字國瑞,原名重八。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68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后,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后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后平定四川、廣西、甘肅、云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2.png

〖洪武之治〗

    明太祖統治期間以洪武作為年號,朱元璋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層民眾的地位,社會迅速從元末的戰亂中恢復,人口迅速增加,經濟快速發展,所以后世史學家稱其為洪武之治。

3.png

〖朱升〗

    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官至翰林學士。朱元璋征求他平定天下戰略方針的意見時,朱升說:“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敝煸罢窃谶@一方針下,一步步完成統一中國的帝業。朱元璋曾有七言兩句御聯評價朱升:“國朝謀略無雙士,翰林文章第一家?!?/span>

4.png

〖劉基〗

    字伯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5.png

〖李善長〗

    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后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洪武三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曾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

6.png

〖徐達〗

    字天德,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民族英雄,農家出身。洪武元年攻入大都,元朝滅亡。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7.png

〖黃冊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記制度。洪武三年,朱元璋令在全國范圍內普查人口。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在此基礎上,對全國人口按所從事職業,主要分為民、軍、匠三類,進行造冊登記。以戶為單位,每戶詳列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等,逐一登記在冊。因送給戶部的一冊,封面用黃紙,故稱黃冊。

8.png

〖錦衣衛〗

    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錦衣衛擁有特權,無形中令他們可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護,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不堪。

9.png


大明律



    它是中國法制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典。它草創于金戈鐵馬的戰爭時期,完成于重典治國的洪武年代。這部大法不僅繼承了明代以前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的歷史優點,是中國古代法律編纂的歷史總結,而且下啟清代乃至近代中國立法活動的發展,為中國近現代的法制建設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借鑒。

10.png

〖明初四大案〗


    指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或為整頓吏治或為加強集權而策劃的四大案件,洪武九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和二十六年的藍玉案。因四案而死者至少十萬人。前兩者屬于經濟案件,后兩者是朱元璋大殺開國功臣的政治案件。

11.png


〖明孝陵〗


    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先后調用軍工10萬,歷時25年建成。明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12.png


〖三國演義〗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全書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13.png


〖水滸傳〗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征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14.png

    祝好朋友風和日麗春常在,國泰民安福永綿!



明朝(一)

【歷史大講壇】

元璋順勢大一統,收拾殘局筑功名;

建都南京立新朝,年號洪武國號明;

江山坐穩殺功臣,一語不慎服重刑;

連年大興文字獄,四案株滅萬人眠。


〖明朝〗

    13681644年,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明初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晚期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國力衰退。

1.png

〖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字國瑞,原名重八。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68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后,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后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后平定四川、廣西、甘肅、云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2.png

〖洪武之治〗

    明太祖統治期間以洪武作為年號,朱元璋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層民眾的地位,社會迅速從元末的戰亂中恢復,人口迅速增加,經濟快速發展,所以后世史學家稱其為洪武之治。

3.png

〖朱升〗

    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官至翰林學士。朱元璋征求他平定天下戰略方針的意見時,朱升說:“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敝煸罢窃谶@一方針下,一步步完成統一中國的帝業。朱元璋曾有七言兩句御聯評價朱升:“國朝謀略無雙士,翰林文章第一家?!?/span>

4.png

〖劉基〗

    字伯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5.png

〖李善長〗

    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后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洪武三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曾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

6.png

〖徐達〗

    字天德,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民族英雄,農家出身。洪武元年攻入大都,元朝滅亡。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7.png

〖黃冊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記制度。洪武三年,朱元璋令在全國范圍內普查人口。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在此基礎上,對全國人口按所從事職業,主要分為民、軍、匠三類,進行造冊登記。以戶為單位,每戶詳列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等,逐一登記在冊。因送給戶部的一冊,封面用黃紙,故稱黃冊。

8.png

〖錦衣衛〗

    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錦衣衛擁有特權,無形中令他們可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護,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不堪。

9.png


大明律



    它是中國法制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典。它草創于金戈鐵馬的戰爭時期,完成于重典治國的洪武年代。這部大法不僅繼承了明代以前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的歷史優點,是中國古代法律編纂的歷史總結,而且下啟清代乃至近代中國立法活動的發展,為中國近現代的法制建設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借鑒。

10.png

〖明初四大案〗


    指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或為整頓吏治或為加強集權而策劃的四大案件,洪武九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和二十六年的藍玉案。因四案而死者至少十萬人。前兩者屬于經濟案件,后兩者是朱元璋大殺開國功臣的政治案件。

11.png


〖明孝陵〗


    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先后調用軍工10萬,歷時25年建成。明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12.png


〖三國演義〗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全書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13.png


〖水滸傳〗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征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14.png

    祝好朋友風和日麗春常在,國泰民安福永綿!